2025-06-26 15:17:31 来源: 作者:张慧姗 访问数:
在网络游戏风靡的当下,游戏账号交易似乎已成为玩家间“心照不宣”的商业行为——闲置账号能变现,需求方也能低价获取高等级账号,看似两全其美。然而,游戏账号转让遭遇法律红线,买卖双方的权益该如何界定?近日,溧阳法院天目湖法庭审理的一起因游戏账号转让引发的纠纷,为我们揭开了网络游戏交易背后的法律迷雾,也给热衷账号买卖的玩家和商家敲响了警钟。
简要案情
2024年8月,被告通过某电子签名平台与原告公司签订《账号转让协议》,约定以200多元的价格转让“某某荣耀”游戏账号,该协议还约定:被告需承诺账号信息没有虚假,账号没有防沉迷,出售之前不存在不良违规记录,被告对转让账号需无偿提供售后,如账号解冻、设备限制登录解除、人脸识别,被告如无法完成售后,需在三日内退款并赔偿原告损失;被告以任何手段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账号使用,包括但不限于申诉找回,自主冻结,开启未成年模式等,视为想继续使用账号而采取的过激手段,一旦出现此情况,视为被告根本违约;被告因违约导致原告要求被告履行合同或维权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由被告承担。
协议签订后,原告公司按约向被告支付款项,但在登录涉案游戏账号时发现账号无法登录,后在通过“找回密码”功能修改账号密码时又发现账号重新绑定了被告的手机号码。原告公司遂通过短信通知被告,要求其交付相关游戏账号,但被告未予回复。因沟通未果,原告公司遂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偿还游戏账号交易金额并赔偿损失。
法院调查
案涉游戏登录时加载的《游戏许可及服务协议》约定,用户应当登录实名注册系统进行实名注册,游戏账号是腾讯按照协议授权用户用于登录、使用腾讯游戏及相关服务的标识和凭证,其所有权属于腾讯,用户根据相关协议及腾讯发布的专项规则享有游戏账号的使用权,用户不得将游戏账号以任何方式提供给他人使用,包括但不限于不得以转让、出租、借用等方式提供给他人作包括但不限于直播、录制、代打代练等商业性使用,否则腾讯有权对用户的游戏账号采取警告、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删除游戏账号及游戏数据、封号直至注销的处理措施。
腾讯发布的《腾讯健康系统个人信息保护规则》载明:为满足防沉迷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或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腾讯健康系统提供实名认证功能,用户仅得使用本人真实身份为自己的账号进行实名认证,任何擅自出租、出借或转让实名账号或其他帮助绕过防沉迷措施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此类行为除违反微信账号和QQ账号的用户协议外,也可能违反以实名账号作为登录方式的产品的用户协议,亦可能违反相关法律,因此造成的一切不利后果和法律责任均由用户本人承担;若用户当前使用的账号非本人注册而是从他人处受让所得,则用户非该账号的有权使用者,无权提出包括变更实名信息在内的任何申请;在实名信息无误的情况下,用户无法随意修改或删除实名账号对应的实名信息。
法院认为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案涉买卖合同的标的系被告按照其与游戏运营商的协议通过实名注册取得的游戏账号,被告对该游戏账号及合法使用该账号形成的数据享有合法权益,法律对此也予以保护。但是,被告对该账号所享有的权益系依据其与游戏运营商之间的协议产生,其对该账号的使用、处分均依托于游戏运营商提供的服务范围,且根据法律法规关于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以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游戏运营商对于用户注册的游戏账号亦负有监管责任,被告在使用、处分游戏账号的过程中也需接受游戏运营商的监管。因此,被告对其实名注册的游戏账号仅享有权能受限的使用权、处分权。被告未经允许擅自将游戏账号转让给他人,已经违反了与游戏运营商之间订立的服务协议的约定,该行为系无权处分行为。
虽然无权处分行为并不当然无效,但是案涉游戏账号的受让方即原告公司并不具备对游戏账号的监管能力,特别是在游戏账号实名注册信息无法进行修改的情况下:
原告公司受让账号后对账号的再处分将使得游戏运营商设置的实名认证及防沉迷健康系统被绕过,可能导致账号被未成年人接触、使用,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实名注册信息无法更改使得游戏账号无法从根本上脱离实名注册人的掌控,必将导致原告公司及之后的实际使用人的权利处于不稳定状态,不利于保护实际使用人作为消费者在游戏内进行消费的合法权益;
原告公司未经游戏运营商允许以牟利为目的收购游戏账号的行为,可能侵害游戏运营商的合法权益。
综上,本院认为,在未经游戏运营商允许并配合的情况下,案涉《账号转让协议》破坏了网络游戏市场监管秩序,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影响市场交易秩序,应当认定为无效。故被告因无效法律行为取得的交易款项,应当予以返还,并赔偿原告公司一定损失。
法官提醒
虚拟世界的数字权益看似触手可得,实则始终被规则的经纬所编织。当玩家在游戏中披荆斩棘、积累虚拟资产时,往往忽视了一个核心事实:网络游戏账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 “私有财产”—— 其权属界定、交易流转始终受法律框架与平台规则的双重规制。因此消费者在参与网络游戏相关交易时,需厘清法律边界、研读平台规则、抵制灰色交易,唯有如此才能在虚拟世界中筑牢安全防线,让每一份数字资产都承载合法的价值,让网络空间的自由真正成为有序发展的动力。